阎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先生回来了代序,我还活着,阎纲,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生家与我家近在咫尺,先生的名字也是家门前老人们闲聊时常常提起的。在我出生前的十多年,先生已经远赴京城。我在文化启蒙时期,常常读到先生写的文章,而且知道他是我的乡党,所以就特别关注。读到先生文章的精彩处,甚至对先生颇为神往。十多年前,我在京城办杂志,就住在离先生的家一站路远的地方。很多次路过,我的心中都闪过一个念头:阎纲先生就住在这里,不知先生安好否?有时候甚至想,不知道今生与先生可否有相见之缘?
去年年初,突然接到高建群先生的电话,说阎纲先生回来了。他提议,一起去看看先生。我顺嘴答应了,但是心里想:先生是名人,我是凡夫,麻雀凤凰不同架,我贸然拜访,会不会招惹先生不快?现在世人都喜欢热脸去贴名人的冷臀,常遭冷遇。我如此,会不会也让自己不痛快?幸好高建群只是说了,再没有下文。
今年春天,我回家乡办事,办事的地方就在先生住的颐养中心对门。我的好兄弟刘建新对我说:“哥,我们去看看阎纲老师。”我素来敬重建新,那天听建新那么一说,我就答应了。建新买了鲜花和水果,我就跟随着他,进了先生的房间。
那天,先生的房间依然有许多人。在人群中,我一眼就能认出先生。瘦弱,笔直,高挺。稀疏的头发下,是两条蚕眉,瘦长的脸上白里泛黄。先生鼻直唇薄,眼睛大小适中,颇有流光。我心里说,如果拂去岁月给先生涂抹的苍老色,先生真是中国传统审美中典型的书生形象。先生待人,谦谦有礼,彬彬有貌。我不由得吃惊,先生已经是耄耋之躯,却依然有这般神采。
先生看见建新,喜出望外,伸手一把拉住,直道相思之苦。我听着先生和建新叙旧,就环视了一下先生的居所。简单的家具,朴素的被褥。但是床头案上却堆满了书。建新问先生:“回来还带这么多书?”先生摇头,说:“都是本地作家们写的书,看不过来,但是喜欢看。”
先生的话让我心里一阵局促,因为我也是带了两本自己的文集来的,我都不打算把书拿出来,给先生添乱。
建新却说:“我石哥也是给您送书的。”于是,我只好把书交给先生。先生随手接过去,看了几眼,连声道谢,说:“石岗我早知道,谢谢你送书给我。”
离开礼泉,我又开始在西安的人海中奔波,渐渐地也就把先生忘记了。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不料,几个月后,先生给我发来微信,对我的文章赞叹夸奖一番,还约我有空再见。于是,几天后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