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先生回来了代序,我还活着,阎纲,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公元2019年,农历己亥年,阎纲先生回到故乡,回到位于关中平原腹地的家乡陕西省礼泉县。这在先生的生命里程中,是一件大事。
泔河清水日夜流,九嵕奇峰云绕头。我不知道先生来到泔河水岸,望着碧水蓝天白鹭飞;登上九嵕山巅,俯瞰秦川大地劲苍茫,他的眼里是不是饱含热泪,心中是不是激情翻滚?特别是当他听到那时常在梦中回荡的乡音,心里是不是一阵酥麻?而所有这些感觉,对于同样是身处异域的游子的我来说,是常常能体验到的。正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先生回来了。离开的时候,先生是青春懵懂的翩翩少年;回来的时候,先生是形容消癯的九旬老翁。先生把自己的青春、激情、心智、才华,奉献给了文化,奉献给了一个国家新时期的文化繁荣与创造,奉献给了为一代代文化人甘做人梯的事业,奉献给了捍卫一个民族文化尊严的事业;而留给自己的,是风烛残年,是失去至爱的心痛,是几次大手术后的伤痕,是皮包骨头般的瘦削,是历经屈辱后的坚毅。一个行走了九十年的老迈躯体和饱经沧桑的心灵,在生命的黄昏时分,是最需要寻找安宁的,这时候,先生回来了。休道异乡花似锦,此心安处是吾乡。于是,先生对问他归期的人大声说:“老汉不走了!”
先生曾经担任过京城大报刊《文艺报》《小说选刊》《评论选刊》和《中国文化报》的编辑,那些过去常挂在人们嘴边的大文人,多多少少都与先生有过交集。他写过许多名动文坛的精彩文章,也见识过文坛上演的各种闹剧,先生在京城那个翻云覆雨的文化圈沉浮半个世纪,见过了宠辱无常,经历了花开花落。然后,毅然决然回到这片朴实无华、安葬着自己父母的桑梓之地。
先生回来了,在永康颐养中心休养并居住。先生租住二楼一间斗室,楼上是九十六岁的大哥。先生每天毕恭毕敬上楼,给哥哥请安,这叫作“晨昏定省”,是古人对待父母的大礼。长兄如父,先生恪守着礼仪。老态龙钟却思维敏捷的哥哥叮嘱先生,说:“你到这里,一要说家乡话,不要撇京腔;二要守纪律,不要特殊化。”
先生像一个小学生那样挺直腰板站立,点头应承。于是,先生就一字一板、字正腔圆地用方言说话。在颐养中心的大食堂吃饭,先生也是端着碗排在打饭的人群中。有人看见先生瘦弱的身躯站在队列里,就招呼他到前面去打饭。但是,先生谨守规矩,谢绝了别人的好意,认真排队,绝不搞特殊化。
我从小就对先生的名字有所耳闻。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