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家园的名义建构文学地理
陈平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用家园的名义建构文学地理,心语与谁——陈平军散文诗评鉴,陈平军,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山老林是我家。血性的祖先,传续了血性的基因,作为后辈的作者,用血性的汉字,为祖先叙写下血性的传奇。
《车过紫阳隧道》只是游览的开端,这只是打开紫阳的仪式。要真正感悟紫阳,感受作家的赤诚,那就要《登文笔山》了。对于紫阳而言,文笔山是什么?“一峰高耸直入天际,如植笔然……”文笔山就是紫阳文化人内心矗立的精神骨骼,紫阳文化是生长在这具精神骨架上的靓丽肌肤:弹性、晶莹、润泽,却藏着深深的神秘和诱人的气质。“为了完美呈现五百年的宽广的内涵,我可以把谦逊依附在正待葱郁的茶叶背面,把标点标注在茶树的根部,让变幻莫测的句式与翻飞的采茶的纤纤玉手赛跑。”由文化荟萃的文笔山来承载紫阳文化的意象,应该再合适不过了,这也是《紫阳书》最有硬度的支撑。“所有的笔顺起始于对万物苍生的虔诚,对山下踽踽而行的背影的敬畏。”寥寥几句,神形兼备地叙写了文笔山在作者精神世界中高耸云天的地位。
攀登过精神的高地文笔山,作者带着读者走进《丁酉早春:拜谒陈家院子》。这是作者既物质又现实的家园:“乾隆三十三年(1768),文彬公来到汝河,来到磨沟……落地生根……随意播下的种子……呈放射状,长满了小目连沟、寨沟、月池沟的山山峁峁……”在对祖先恭敬的仰望中,作者感叹祖先的生命力强悍:落地生根,开枝散叶,迅速把子孙后代的人丁布满山山峁峁。在这里,作者不是仅仅在喟叹祖先鲜活生动的故事及壁画局部里人物的表情,而是以具象代群像。这里称颂的并非只是陈家先祖,而是每一位“镇巴山”的祖先,他们都是后辈眼中的英雄,都是在紫阳历史中熠熠生辉的血性汉子。站在陈家院子里,作者喃喃低语:《奶奶,让我们在清明的老家会合》。这是这部散文诗集中最动情的篇章,让人眼眶湿润:“奶奶,原谅我,我所能做的真不多,不能和你对我的付出相提并论……我苍白的想念……不会飘摇太久……世事风雨就会把我的牵挂吹得七零八落……如果遇上我手头宽裕一点,再买一挂鞭炮,引爆我阵痛的巨响……”这是真正具有抒情含金量的诗句;这是作者代表所有的后辈对所有先祖的怀念与感恩,这种怀念与感恩根本无力报答先辈对后辈的传承与关爱;这是深入骨髓的怀念与自责;这是发自肺腑的自我忏悔,忏悔是什么?忏悔是一种自我否定,不仅是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更是灵魂的自我救赎,是一种勇敢,是一种智慧,是开创未来的方法与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何尝不是一种救赎?!这是作者的自我警醒,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