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家园的名义建构文学地理
陈平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用家园的名义建构文学地理,心语与谁——陈平军散文诗评鉴,陈平军,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平军《紫阳书》评
唐友彬
但凡开始以构建文学地理的方式开拓自己的文学创作版图,把现实世界变成纸上王国,像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小镇,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即便作者以秘而不宣的方式低调地进行,也难以掩藏个人的创作使命感和文学野心,在这一点上,陈平军似乎也并不掩饰。这大概是他由来已久的价值向度,从他的眼光、语言及额头的气象都可以得到见证:“毫无疑问,这魔性十足的疆场,一定是我驰骋的国……为我的家园命名,最好的词汇就是它自己……”为故乡命名,他有充分的文学自信,这种自信建立在他取得的创作成绩上,他以高亢而自豪的姿态在自己的理想王国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车过紫阳隧道》是散文诗集《紫阳书》的开篇之作,笔者认为这是作者真正意义上的“紫阳书”。无论是“紫阳书”,还是“书紫阳”,无疑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命题,牵涉历史的纵深和疆域的宽广,都一言难尽。一句“连接这襄渝的北蜀道,也连接着世事的凶险……五百年时光流转……”,就把紫阳镶嵌在一个浩渺背景的时空中——地理上的紫阳是一个点,但连通了世界的无垠和世事的浩繁,由自然界自然切入人类社会:“我所要做的就是为它添加多个注释,用两个通道来实现它:历史与现实……”五百年的时光是一条线,由空间到时间,文学地理的四维空间已经架构,在创作的意向上,高调地呈现出宏大的趋势。
“千里巴山,明廷禁山,清初开禁,一禁一开之间,失地、战乱、瘟疫。不堪忍受赋税苛政和不甘受清廷奴役的血性汉子,被时光的车轮裹进‘填巴山’的移民潮。”对于这些血性汉子而言,紫阳是个什么地方不知道,紫阳有多美不知道,但紫阳就是这些血性汉子的香格里拉,是他们的理想国,他们对紫阳寄予了这个世间最后的也是最美的希望。无论离开是他们的选择或者被选择,揭开紫阳神秘的面纱,用血汗在史书上为紫阳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已成为他们的宿命,他们会用传说将紫阳由洪荒推进历史……
然后作者的笔头轻轻一提,叙事视角转变,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象,将时空背景下的人作为叙写的重点,因为人才是时空中最灵动、最鲜活、最惹人注目的亮点:“插杆为界……伐木支椽……搭棚栖身。渴了,饮山涧溪水,饿了,食阳雀花根……在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的大巴山里打开创业的画卷……”
穿越时空中这段“悲壮”而“精彩”的“紫阳隧道”,“日暮乡关何处是”,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