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书
陈平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紫阳书,心语与谁——陈平军散文诗评鉴,陈平军,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探索求变·超越
——序陈平军《紫阳书》
秦兆基
陈平军先生的散文诗创作,一直在我的视域之内,看着他从《边走边唱》《好好爱我》写到《心语风影》,直到最近寄来的书稿《紫阳书》,前后垂三十年。“三十而立”,是一位作家由摸索逐渐走向自树,从人格精神到艺术技巧的阶段。
一
《紫阳书》确实使我看到在他过往的散文诗作中没有呈现过的东西,或者是作为潜质、隐性存在,并未显露出来而为读者感知的因素。这种变化使人欣喜。
诚如本书内容简介中所言:作者始终充满了尝试和创新、探索的精神,力求不重复自己,无论题材、修辞、结构、手法和风格等,都在不断求变。请注意两个关键词:“探索”和“求变”。探索,意味着进入未知领域;求变,意味着抛弃既成的格局,以新姿态傲视于人。探索与求变,对于一个作者来说,是一种艰辛的努力,也是心灵和艺术走向成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追求。如果以“探索”与“求变”为着眼点,细读文本就不难领略《紫阳书》的要义和艺术特色之所在,就不难衡量这部散文诗集在陈平军个人创作中的意义。
怎样才能感知和认识《紫阳书》中显示的“探索”精神和“求变”后呈现出的异象呢?
笔者在读《心语风影》后写过一段文字,似乎可作为解读《紫阳书》的参照系,那篇文字是这样写的:它(指《心语风影》)不像其他的散文诗作品那样视界开阔,涉墨成趣,只是默默地打量身边有限的世界:丰饶的陕南紫阳小城;生于斯,长于斯,蛰居于斯多年的山村白果;在油灯下默默批阅作业、备课的乡村小学屋舍;朝夕相处的家人,熟稔的乡亲……所有这些,构成了变动不居但幅度又不那么大的乡土社会的情境,亦即带着中国中西部特征的,——聆听到的、期盼着现代化的步伐的逼近,心想奋进而力有不能,焦躁不安而又转复平静。(《别样的视界和表述》)《紫阳书》,顾名思义,是在紫阳这方土地上抒写的,或者说是为这方土地上所曾有的和现实存在的一切——山岳、河川、建筑、物产、风习、观念形态、活着的和已经逝去的人们:家人、亲人、认识的和未必认识的人——而抒写的。就这点而言,陈君已经不再执着于抒写生于斯、长于斯的白果村、那所执教过的小学,那个可以视为历史见证的“端坐在白果村底部的石磨”,他从城里自己栖身的泗王庙巷走出,或是进入陈家老院,面对“超越宿命迁徙”的先人,心生愧意;或是去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