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
莉比·菲舍尔·赫尔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作者注,面纱的纱,莉比·菲舍尔·赫尔曼,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本书故事纯属虚构。几年前我准备写一本小说时,曾和另一名作家讨论题材。我一直对被剥夺了自主权的女性颇感兴趣。她们对此作何反应?认命而已吗?有人能生存下来,甚至苦尽甘来吗?
聊着聊着,忽然想起几年前我曾被一个人的故事所吸引。那个故事中有很棒的小说元素:年轻的恋人卷入了历史事件、家庭纷争和政治文化的巨变,这些因素成就了英雄,也暴露出了小人。于是,一个勇敢的年轻女性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的故事跃然纸上。唯一的问题是这个故事尚缺犯罪元素,而我又是写犯罪小说的。我带着这个问题去征询一位作家朋友的意见时,他奇怪地看着我说:“这本来就是小说;编一个不就得了。”
于是我采纳了他的建议。
请注意:尽管《面纱与革命》是本小说,但我依然为写作本书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不管怎么说,世界上对伊朗革命有着详尽的记载,我查阅的众多书籍中,小说和纪实类的都有;也看了很多文献与影像资料,其中一些我在书后列举了出来1。我还采访了不下五位美国籍伊朗人,他们都是伊朗革命的亲历者,他们向我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当时的恐惧。其中一人审阅了我的手稿,特别查看了里面是否有史实和文化的错误。如果本书仍有错误之处,那一定是我本人的原因造成的,为此我提前表示歉意。
不出意料,我采访的对象没有一位愿意公开自己的姓名。在这儿我想说,我将永远感激他们,是他们的慷慨支持成就了安娜的故事。
也许我对书中的某些人物带有偏见,刻画得有失偏颇。我从没想要故意妖魔化伊朗人或那些推翻国王的革命者。然而,历史告诉我们,政治文化的巨变所带来的混乱能使人疯狂。这种事并不罕见,法国、俄国、中国和古巴都曾发生过。当然,伊朗也不例外。我想通过本书让人们认识到:婚姻、家庭和文化的命运都与革命息息相关。我希望评论家们能考虑到这一点。
最后,我希望本书忠实地展现出了我采访的这几位美国籍伊朗人对他们祖国和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将生生不息,世代相传。
<b>附录:主要参考书目</b>
1、Christiane Bird
Neither East Nor West: One Woman’s Journey Through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Pocket Books, 2001
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