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人物介绍,复活节放假多少天,列夫·托尔斯泰,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的罪恶之后,可以通过宗教的手段,来实现对自我救赎。然而对于从来就处于下层的穷苦百姓,他们的救赎要依靠什么呢?显然只能靠宗教。由于这种局限,托尔斯泰艺术的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人在失足后仍可重新站起来,并在道德上获得新生。所以才会造就典型的托尔斯泰式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他作为陪审员出席庭审时意外调到被控杀人的妓女卡秋莎·玛丝洛娃。十年前他诱奸并抛弃了她,从而导致她沦落风尘。聂赫留朵夫良心发现,他想和她结婚,井跟随她到西伯利亚服苦投。他抛开自己优越的生活环境,把大部分土地分给农民,奔赴西伯利亚。但玛丝洛娃拒绝这种“牺牲”,嫁给了一个政治犯。
其实,岂止是平民,对于贵族也一样,《复活》里写的虽然是贵族的忏悔,但是托尔斯泰并不是把这个母题当作贵族的专利,他是把忏悔放在人的心灵的内在的、普遍的矛盾中展开的。人都有神性和兽性。人若放纵了自己,就可能堕落:而人一旦自觉,则可能“复活”。所以托尔斯春主张以“道德的自我完成”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和罪恶。在社会革命激烈的时代,他提倡“不以暴力抗恶”,是反对阶级斗争的。
玛丝洛娃最后原谅了聂赫留朵夫,可这并没有改变她被流放的命运。人是一个作为过程的存在,当我们的物质形式消灭以后,无论是托尔斯泰或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或是任何一位有理性的文学家都难于讨论关于灵魂的问题。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面对着无处不在的恶,我们怎么样才能摆脱。原谅与宽恕对恶能起到任何作用吗?当然,暴力不能解决一切,尤其不能解决人性深处的,不依赖社会制度而存在的矛盾,例如贪婪、妒忌、淫欲、暴力等。但是,幻想在一个恶的环境中通过道德自我完善来达到自我解放,是不现实的,只有在实现物质上的解放后,才有条件实现精神上的解放。只有在每个人摆脱了饥饿、寒冷、奴役、压迫的束缚之后,才有可能追求灵魂的自由。
矛盾的诉求
在《复活》中,托尔斯泰最终也没熊找到解决俄国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方法,作品最后也只写了聂赫留朵夫希望从福音书找到解决的方法。不少人认为这是托尔斯泰的一个局限,他在小说中对革命者是不抱太大希望的,所以也就没有深入去探讨这些革命者并持一定的反对态度。他宣扬的只是一种非暴力政策,即“不以暴力抗恶”,他虽然厌恶当局者,但是却反对报复政府的统治,所以他通过革命者表达了这个思想,即书中纳巴托夫说的;“不应该摧毁整个大厦,只要把这个美丽,坚固,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