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3章 伯牙弦绝已无声,十里桃花湾简谱歌谱,云夕,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元和十二年七月,大唐官军在宰相裴度率领下,历时三年,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一时朝纲重振、君臣相顾狂喜。
群臣皆道此战当勒石以纪,宪宗皇帝遂命大臣韩愈撰写碑文。韩愈以平定淮西系由裴度主持,碑文中将此战之功多归之于裴度。
然有大将李愬,于此战中屡出奇兵,并乘风雪夜突袭蔡州活捉吴元济,自认为功居第一。见了韩愈的《平淮西碑》,心中颇为不平,在家中忍不住发了通牢骚。
李愬之妻乃宪宗姑母唐安公主之女,有出入宫禁之权。闻听丈夫牢骚,立即盛装入宫,向宪宗哭诉韩愈碑文不实,有意贬低丈夫抬高裴度。
宪宗对这位妹妹向来疼爱有加,遂命磨去碑文,由时任翰林学士的段文昌重新撰写刊刻。
段文昌吸取了韩愈的教训,重新撰文时多归美于李愬,对裴度之功则有所忽略。
好在裴度并不计较,亦不愿再因此等小事引发朝中恩怨,段文昌的文字最终被刻上石碑。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甚至差点儿引起朝中党派之争。薛涛甚感好奇,自京城朋友处得到两篇碑文的内容,仔细比对后,但觉单以文才而论,韩愈的碑文倒略胜一筹。不过她能够理解,先写者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后写者总难免束手束脚,处处想着避开先写者为人诟病处。
以文章内容而论,两篇碑文其实都有失公正。她心里有些代段文昌难过,想不到如今他也学会了曲意奉迎、明哲保身。
或许,这是立足朝廷必须习得的技能。她虽然难过,却并不忍苛责于他。
她又想到,若是武元衡在世,今日碑文中被纪为首功的定是武元衡无疑,何至于发生二人相争这等不体会的事?
此次事件,虽因李愬之妻代其争功,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裴度威望不足。
时年暮秋,原武元衡府中幕僚萧祜途经成都,需耽留数日。薛涛作为长居成都的东道主,念在同僚之谊上,对他多有照看。
这日,萧祜临行前夕,约薛涛到摩诃池上泛舟。
二人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忆及昔年武元衡带领众人在船上喝茶赋诗的情形,一时俱感黯然神伤。
临别之时,薛涛作诗相赠:
昔以多能佐碧油,今朝同泛旧仙舟。
凄凉逝水颓波远,惟有碑泉咽不流。
萧祜拿着诗,一个大男人差点儿哭得泣不成声。
坐上马车,薛涛亦是泪流满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