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命不好的潘家三代
骁骑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章 命不好的潘家三代,长乐里盛世如我愿故事情节,骁骑校,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良又机敏,似乎挺符合自已标准的,从潘家宁又想到了神奇的穿越者。对了,那个穿越者不是自称住在四十年代沪西愚园路大西路之间的长乐里吗,好像吴家的祖父辈小时候就是住在那一带。
“长乐里,阿拉小辰光就是住在那里。”提到长乐里,姑婆的表情就变得凝重了许多。
吴涛趁热打铁,问姑婆知不知道当年的潘家花园血案。
姑婆是五十年代初生人,自然不晓得自已出生十年前发生的事情,她反过来笑问侄孙,怎么对陈年旧案感兴趣,是不是认识了喜欢历史的小姑娘。
“历史就像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修饰甚至篡改的。”吴涛顺着姑婆的话笑答,脑子里又冒出在上图抱着《申报》影印本翻阅的身影,可不就是个喜欢历史的小姑娘。
……
潘家宁还在上海图书馆浩如烟海的文献档案中遨游,她有一种强烈的第六感,这个叫赵殿元的穿越者和自已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如果从户籍上来说,潘家宁是青海人,拿的是630开头的身份证,但她又是不折不扣的上海人。祖父是六十年代的上海知青,返城大潮中选择留在了当地;她的父亲生在青海,寄读在上海,一九九二年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回了青海,当了一名中学老师;她的妈妈也是上海人,为了爱情远嫁青海。小时候潘家宁的记忆是和外婆家的弄堂连在一起的,她会说上海话,会像上海小姑娘一样思考和打扮,从小就抱定目标考上海的大学,留在上海,像众多的新上海人那样拼搏奋斗,买房买车,用积分兑换一个上海户口。
潘家宁听父亲讲过祖辈的传奇,据说潘家是沪上有名的大资本家,拥有花园洋房的那种,后来在屡次的风波动荡中失去了一切。对于这些陈年旧事,长辈们讳莫如深,潘家宁掌握得并不多,但她隐约记得祖父在没有得老年痴呆症之前,提过潘家花园这个词。
现在潘家宁在查阅的就是一九四九年前潘氏家族的档案,潘家祖上是来沪经商的宁波人,潘克竞是第二代中的翘楚,涉足房地产、银行业、轮船公司、面粉厂等多个领域,抗战时期损失惨重,但依然是资本庞大的巨无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家率先响应公私合营,甚至做得更加激进,将全部产业献给了国家,只留下一座潘家花园,潘家女主人潘钱如碧死后,花园也成为国家财产。
潘家分支太多,以至于潘家宁不能确定自已属于哪一支,偏偏这些潘姓亲戚互相又都不再联系,想找个知情者查证也很困难……忽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