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那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5章 请你去打渔,农门状元,山的那边,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卢照邻左看右看,说道:“下官的建议,是先把官学建起来,招募小孩子们入学。从下一代抓起,官府的名声和威望自然就建起来了。”
成年人固有成见,是难以改变的,小孩子就容易得多。
“就这么办,有劳卢主簿。”七郎欣然同意。
这两条长街,也没什么好逛的。
几座小庙都很荒凉,集市也简陋,没有几家铺子,最热闹的,就是交易驴马牲畜的地方。
也有一些人挑着自家做的炊饼,在街头摆卖。
“还行,比我想象中要好。”七郎微笑着说,“我还怕来到这里吃不饱穿不暖呢!”
卢照邻笑道:“好歹也是一座城,远近乡里的人,也来这里买卖。”
因知道自己不受欢迎,七郎略走了走,就打算先回衙门。
正在这时,他听到契丹人枯莫离的大嗓门:“赵太守吃人?那怎么可能?他是好人!我们也不是汉人,他都请我们吃肉!”
“谁说赵太守不好,就是跟我们契丹人为敌!你是靺鞨人?来与我打一架!”
……狗腿有用了。
七郎笑了笑,带着人离开。
名声嘛,慢慢会有的,就让城里各族先害怕一段时间吧!
回到太守府,七郎拿出人口、户籍资料看,发现城中除了汉人、扶余人外,就属靺鞨人最多。
“靺鞨人,他们没有返回渤海国?”七郎笑了笑,“留下也好,给我们提供劳动力。”
靺鞨分白山靺鞨、粟末靺鞨、黑水靺鞨等部,是女真人的祖先,其中粟末靺鞨建了渤海国。
女真人嘛,还是能征善战的。
既然高句丽能用,他自然也能用。
卢照邻说:“靺鞨人争强好胜,不是很好管教。扶余人还好,懂农耕种地。”
原来的高句丽,也属于农耕文明,所以辽东人也是种地的。
“辽东春天来得迟,要等五六月暖和了才种高粱和大豆,太守,您看我们要不要准备好农具和牛马,协助农耕?”卢照邻又问。
七郎点头:“准备吧,粮食是根本……对了,我听说三韩可种稻谷,为何辽东不种?”
三韩指的是古时朝鲜半岛上的马韩、辰韩、弁韩部落,后泛指朝鲜半岛。
卢照邻解释:“种稻子耗水,需要水田。就算是三韩,也只有东津江和万顷江那一片能种。其他地方也是种大豆之类。”
“原来如此。”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