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的烟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来了,刺杀归途,老三的烟头,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发出这样的怒吼声,缘自陈伯康在短训期间听到有人说起,在四川已经征召了上百万的壮丁,想着衣着简陋,脚穿草鞋的壮丁,就再也忍不住胸中的激愤。
这些壮丁在眼下的战场上前赴后继的冲锋,鲜血洒满了祖国的疆土,即便是炮灰,也全都是铮铮男儿,没有一个是懦夫,没有一个是汉奸。
这是他的骄傲!这是他的自豪!他自己也将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鲜血来证明这一点!
壮丁还在征召,这是四川作为大后方的责任,也是国家和民族求存抗战的现实,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川中的民众没有任何怨言,默默地承担着抗战的重任,这是历史赋予川人重任的骄傲!
发泄之后的陈伯康回到了船舱的房间,闷头倒在床上,心中对那些风光秀丽,逶迤迤逦的景色再也提不起任何兴趣。此刻的他恨不得马上抵达上海,投入到工作之中。
到达宜昌的过程中,除了跟老者相互认识,听他对自己讲述一些气节之类的话题外,陈伯康就再没有说过什么话了,即便在舱外的甲板上,也只是一个人看着远方发呆,回到船舱躺在床上冥想。
船行驶的过程中,曾听到飞机的轰鸣声从头上飞过。陈伯康对此很坦然,一点不担心,在这样的深沟峡谷之中,飞机敢下来轰炸就是自寻死路,唯一让他挂怀的是那些飞机即将轰炸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又将经历一次生与死的洗礼。
从宜昌到武汉是换了小船后到的,陈伯康凭借着身份自然很轻松的就通行了。当他和老者“张君劢”就此分别之后,看着他远去之背影,对他异常钦佩。
回想着张老先生对气节一说的主张,真是震耳欲馈。他说,“气节”关乎于理性、信心和殉道精神三个成分。
理性,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此即抱定自己正确坚定之意志,而不应受外界威力强暴名利之摇撼之谓也。”
信心,他列举苏武和文文山之事迹后说:“或屈膝胡虏,或效忠汉室,此时只有一条路。所以选择之者,唯有本乎平日自信为道义之所在以行之,以为唯有如是,吾心乃安。”
殉道精神,他认为,在两极端对峙之中,“苟无信心之人,彷徨瞻顾,失其所以安心立命之道,而不知所以措其手足者应何如。处此非甲则乙,或非活即死之日,必先将自己各方面比较研究,求得一心安理得之境,置生死于度外,或以积极态度出之。”
“气节”并非诉诸于情绪之冲动,乃是理性思虑之结果。否则即为“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