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三千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3章 师徒谈话,五零见闻录,徐氏三千金,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实吴烨来找赵芹借车的时候,赵芹也是刚刚回家,她干嘛去了,这两天听到的消息,抓紧找张老师汇报一下,毕竟万一国家不知道呢。结果国家不仅门清,甚至连处理意见都已经讨论过了,首先国家不会妥协,其次这些组织者有一个算一个,通通处理,现在民心已经向着国家了,已经不是过去几个所谓的意见领袖,所谓的大师就能动摇民心的时候了。直接让他们利用大学生的计划,全部落空。
至于这些不明是非的大学生,国家采用了另外的方法,让团里组织一下,把他们分散到各个老区,接受老区人民再教育,让他们去这些地方,接触一下,让他们真正明白一下什么是爱国。这也算是一些人给的启发了。
怎么呢,55年,京城有三百来人,也可能就是觉得京城工作不好找,也可能是真的是爱国情怀,奉献精神,主动组织申请去了开发北大荒,形成了大名鼎鼎的京城村。团里报道了这件事儿之后,申城不服气了,也组织了八九十个人,而且比京城进步的是,他们有二十五个女生,去往赣省下乡。
要说影响,相比去北大荒开荒种地的京城队来说,申城这些人影响更大,因为他们去了之后,迅速在广阔农村开启了他们自己的事业,扫盲,充当临时医生,进行宣传等等,可以说是把作为知识青年的用处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也就成了知青下乡的两大出路,并不单单是下乡种地。拖拉机手,机修工,兽医,医生,老师,甚至是农业工作者都有,甚至这些人成了大队集体产业或公社集体产业的领导,技术员等等。但是京城队也不单单只是种地,他们在那里试验出了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模式,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庄稼的种植技术。
也正是有了知青,我们在改开之后才能快速崛起,成为世界工厂,因为那些接受过这些知青培训的中学生,成为了优质工人的来源。另外也正是由于知青的原因,以杂交和嫁接为代表的所谓先进农业技术,得到了大幅推广。同时也是这些人,为后来蓬勃的乡镇企业,提供了初始动力。(我刚知道的时候,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我姐妹说的,这就是狗咬人,而知青和当地老百姓发生了冲突,那是人咬狗,所以才能上新闻。真正在农村天地,大有作为的人,可能被表彰,但是没有讨论性,大家看看就行了。)
在这两波之后,各地在五八年之前也陆续组织了几波,但是有几波的纯粹性很有问题,有些老板,买办,看着行情对他们不利,早早地就把孩子送去下乡了,这叫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另外一群人,则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