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七章 北上北上,长征,王树增,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师防守长沙和岳阳;黔军第一○二、第一○三师被配置在北面的利川和宜昌一线,作为总预备队。至一九三五年秋,部署在湘鄂川黔苏区周边的国民党军已达三十万,是红二、红六军团总兵力的十五倍。为了协调作战,一九三五年十月十日,蒋介石设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宜昌行辕,任命陈诚为行辕主任,统一指挥在湘、鄂、黔境内与红军作战的国民党军队。
这一次,国民党军放弃了长驱直入和疾进猛追的战术,采取了逐段筑堡、交替前进的方式,甚至规定部队每天只准行进三到五里,以便一边推进一边修筑碉堡:“各防区未成碉堡,赶紧增筑,以班碉为主,依实地形势,构成纵深配备梅花式之碉线网,并注意与邻区碉线双方衔接,勿留空隙。至于交通道路,亦应计划修筑,以利运输。”
面对国民党军的“围剿”,红二、红六军团最初决定依靠根据地和东部的游击区,抓住时机突破东面的进攻之敌,在运动战中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为此,红军先后主动放弃了位于湘北的津市和澧县,集结在石门西北部地域等待战机。但是,由于国民党军步步为营地推进,封锁线不但横向连接严密,纵向也达成了前后掩护,所以红军的出击战机始终没有出现,根据地反而在国民党军的逐步推进中越来越小。根据地的缩小使红军失去了机动作战的余地,同时也使红军的补给发生了严重困难。湘鄂川黔苏区北有长江,南有酉水、沅江,东有浩瀚的湘北湖区,西有长满巴茅的崇山峻岭,对于根据地内的红军来说,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一旦形成,生存危机即刻就会使他们陷入困境。
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和军委分会对红二、红六军团的未来行动进行了反复讨论,一致认为根据地内部的“狭小地区”已不利于红军与强大的敌人持久战斗,红军必须迅速从敌人的封锁中突围出去,转移到根据地以外“无广大堡垒地带”,创造有利的条件对“围剿”之敌进行反击。
十月十五日,朱德、张国焘致电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同意红二、红六军团开始转移:
贺、任、关:
来电悉。
(甲)一切请按实际情况由你们自行决定,必须秘密、坚决、迅速、机动,出敌不意。
(乙)在狭小地区内固守为失策,决战防御亦不可轻于尝试,远征,减员太大。可否在敌包围线外原有苏区附近诱敌出堡垒,用进攻路线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之。上述意见供兄参考。
(丙)我方主力仍在川西北活动,当尽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