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8章 中医药调理小孩手虎口冒血,每日医案,短耳的兔子,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手虎口冒血
[病案]贾某,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在1980年的元月就诊。他感觉自己的左手虎口上端有些发痒,于是用手去搔痒,痒感暂时消失,但随后胃部开始出血,血珠出现在胃部表面。他用纸巾揩去血珠,但几分钟后血又重新冒出来。经过外科治疗十几天,但出血仍然不止。
病孩的面色红赤,眼睛发黄,舌苔干燥粗糙缺乏津液,脉搏跳动有力而快速。除了胃纳不佳之外,他没有其他症状。
[治则]凉血止血。
[方药]生石膏25克,生地20克,麦冬15克,知母12克,血余炭15克,牛膝12克,藕节30克,小蓟15克,陈棕炭15克,麝香约绿豆大小放齿上咀嚼,觉满口香味时,立即将药汁咽下。4剂后,冒血即减,原方去麝香,续服4剂,血止,脉平而愈。
[评析]脉洪为气热,数是液伤,这表明体内的气血出现了异常。舌干白粗糙乏津,这不仅说明气热,而且也意味着血燥。眼黄则是液伤血热佛郁的表现。冒血部位恰在上廉、合谷两穴之间,这是由于气血失调所致。《灵枢·经脉篇》指出,两穴位于阳明之穴,阳明本燥金,燥则气郁而壅,过度的壅郁会导致气逆迫血妄行,从而沿着上廉、合谷两穴而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此种疾病之所以会产生,其最根本的缘由竟是由于体内气血躁动且燥热异常,使得血液犹如脱缰野马般肆意奔流,偏离了正常的运行轨道。针对这样的病症,治疗方案应当侧重于运用具有强烈辛辣和寒凉特性的味道来平息体内的燥热之气。与此同时,还要辅以甘甜寒冷之物用以清除血液中的热毒、滋养阴虚之体,再佐以略微带苦味的药材来倾泻过度炽热的血液。不仅如此,还需采用一些经过炒制后带有焦味的药物,它们能够巧妙地引领着血液重新回到原本应有的经脉之中。除此之外,不妨添加极其微量的一味香气四溢且善于走窜的药物,借由它那独特的药性,将其余各类药物的药力精准无误地导向病变所在之处,从而实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理想疗效。
为了解决这种气血失调的状况,中医会采用多种治疗方法。首先,针对气燥血热的根本原因,使用具有清热降火、润燥养阴等功效的中药。例如,可以用金银花、连翘、黄芩等中草药来治疗气燥血热。同时,适当加入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药材,如茯苓、泽泻等,有助于消除体内多余的热邪。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饮食的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煎炸等食物,以免加重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