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裳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穷汉市日渐繁荣台东镇建立1,大裳茶,大裳茶,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裳茶》021导读:
■台东镇的建立,可以视为青岛城镇化进程的起点。
■一百多年来,城镇化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这一进程,至今仍在持续。
青岛村依山临海,有泉有河,又有小岛作天然屏障,是这片海湾风景最美,交通最便利,位置最优越之所在。
德国人来了之后,征地强迁,当地村民被大面积驱逐出自己世代生活的土地。
丁周氏抱着孙子国毓,章禹莲抱着招弟,带着离别的不舍和困境,跟在大裳茶丁永一的身后。
无数村民的境遇与丁家人一样,背井离乡之后,前方是充满未知的茫然。
苟家去处也没有着落,苟文先打发念弟跟着丁家人,去记个路,看看那边的情形。她牵着章禹莲的衣角,走在丁家人中间,生平第一次离开了青岛村。
德国迫使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之后,不到半年,便迫不及待地宣布青岛为自由港。按照青岛城市规划,住宅、别墅、港口、炮台等工程,如火如荼地展开。工程需要大量劳工,德国建筑公司为此开出了比内地工人高得多的工资。不到一年时间,数千劳工涌入。德国人将工人的管理,包给了中间人。工地上的中国工头,在杨家村附近的荒地上,搭建了临时的住处。
(▲杨家村位置示意图)
这些临时住所极为简陋。大多是半人深的土坑,坑底铺了些草,上面用弯成半月形或交叉的竹杆支撑,盖上草编的帘子做屋顶。这样一个地窨子,一般要挤十几到二十人。尽管这样,随着越来越多劳工的涌入,地窨子变得越来越多,但还是人满为患。许多苦力找来木板、工地废弃的空木箱搭起了棚子。于是,劳工区便迅猛扩展开来。
穿过这片劳工的区域,才能到达丁家新建的窝棚。
路,弯曲而陡斜。
章禹莲抱着孩子,吃力地跟在丁周氏的身后,她不得不拉住念弟的小手,免得她跟不上大人们的脚步。
念弟惊惶地跟在章禹莲的身后,她明显地感觉拉着自己的手,越攥越紧。它不住地颤抖着。念弟第一次感觉章禹莲的手变得特别冷。
泪含在眼里,小念弟拼命忍着,不让自己哭出来。她已经精疲力尽了,可还是得努力跟上大人们。她不由自主地打量着这个让自己感到害怕的地方。
这里到处是污物,没有青岛村那样房子,也没有平整的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