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裳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处心积虑的陷阱,大裳茶,大裳茶,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终制成崂山茶膏。
嘉靖二年,南京刑部右侍郎蓝章之子蓝田中二甲进士,将碧玉茶膏上呈宫廷,被指定为朝廷贡品。由于大锅熬制茶膏存在的品质问题,加上皇室从饮用安全性的角度考虑,乾隆二十四年,皇上下旨将茶膏制作迁入乾清宫东庑的御茶房。内务府所属御茶房专司茶房事务的主官初名“茶房总领”,亦在改名“尚茶正”,并定制。乾隆三十九年,山东巡抚徐绩崂山观日出,当地官员以崂山茶膏待之,徐绩发现当地产茶膏“汤色绿若翡翠,润如碧玉”,宫中所制崂山茶膏则略显逊色。呈报皇上后,茶房主官被罚俸一年。
丁家掌事丁崇德奉旨进宫,查明碧玉茶膏是因为水质不同产生品质差异,并根据宫廷茶膏制作方法改良工艺,带领御膳茶房精制茶点茶食,深得皇帝及后宫喜爱。乾隆赐丁崇德“大裳茶”称号,任课茶师,带领内务府所属御茶房主官尚茶正和尚茶副,掌管祭祀进茶桌、供乳茶等事。乾隆四十三年,丁崇德请辞,被封为“胶澳大裳茶”,持御赐银戥,回茶产地制作贡茶。
从此以后,丁家和贡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丁家每年都要把精制贡茶和地方贡品崂山仙胎鱼一起送往京城。
丁氏先祖丁崇德将这段经历详细写进了丁氏族谱家乘。族谱记录家族世系,家乘则摘录祖辈遗留下的家风家训。族谱中告诫后世族人,丁氏一族为大明旧臣,受大清之封已为不妥,身着华夏衣冠为茶服出入清廷更为不当。因此,历代大裳茶都小心翼翼地供奉着“大裳茶”这个御赐封号,对外则绝口不提御赐之事。丁家人百年来严尊祖训,精制贡茶,但从不敢私取分毫。
用贡茶碧玉茶膏制成的碧玉长生酥,翠色诱人,散发着清悠的茶香。
丁廷执情真意切,两指捏了一块送到章禹莲面前。“你尝些罢。”
章禹莲又落下泪来。
“这东西只有皇家才能享用,若是被人知道了,怕是会……私制御膳,误犯食禁,是为大不敬。此乃杀身之祸。”
丁廷执笑道:“这个我晓得!天不亮我便去了,熬茶间里没有人。现在除了娘,没人知道!”
“你从未下过厨房,也从未做过小食儿,怎会想到这没轻没重的法儿?”
“昨日,遇到卖长果的小贩,我身上没银钱,便用佩印与之交换。岂知此人比我还愚。幸好遇到了胡四爷,及时提点……”
章禹莲心头一凛,赶紧问:“胡四爷?是村西的胡四爷?是他教你的?”
“正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