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五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中国哲学史,冯友兰,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乐篇》,《吕氏春秋》卷五,《四部丛刊》本,页三)
《礼记·礼运篇》亦曰:
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礼记》卷七,《四部丛刊》本,页八至九)
《易·系辞》亦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卷七页十)
又曰:
一阴一阳之为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卷七页三至四)
《老子》所谓二,乃指天地。《吕氏春秋》所谓两仪,亦似指天地。《易·系辞》所谓两仪,则似指阴阳,此观于“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言可见也。焦循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分于道之谓命;形于一之谓性。分道之一,以成一人之性。合万物之性,以为一贯之道。一阴一阳,道之所以不已。”(《论语通释·一贯忠恕》)此所说道与性之关系,正如道家所说道与德之关系。道指万物全体之所以生之原理,而人物之性,则所分于道之一部分也。凡道所生,皆非是恶;故曰,“继之者善也”。道分为确定的部分,然后被决定而为有所成;故曰“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则《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章,《老子》上篇,《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页一)也。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五十一章,《老子》下篇页十七);故“百姓日用而不知”也。道“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老子》亦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五章,《老子》上篇页五)盖万物自然而生,天地本无心于为仁,亦无心为万物忧也。《易传》采《老》学道之观念,又采阴阳之说,以之配于乾坤。使之为道或太极所生之二宇宙的原理。关于此二原理之性质,《易传》云: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乾彖》,《周易》卷一页一)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彖》,《周易》卷一页五)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系辞》上,《周易》卷七页一)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系辞》上,《周易》卷七页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