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三杨之一杨荣,史事讲将1,徐夏半生,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荣,原名道应、子荣,字勉仁,建安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因居地所处,时人称为“东杨”。朱棣即位后,杨荣受其赏识,得以入阁,累迁至文渊阁大学士、翰林侍读,任首辅。帮助朱高炽顺利即位,拜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此后随朱瞻基平朱高煦叛乱,进升少傅。明英宗即位后,与杨士奇等同心辅佐,升任少师。杨荣病逝,年七十,赠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敏。
燕王朱棣取得“靖难之役”胜利,他进入南京时,杨荣迎谒在朱棣马前说:“殿下是先拜谒太祖陵呢,还是先即位?”朱棣便马上驱驾拜谒太祖陵,杨荣从此受到朱棣任用。朱棣即位,把杨荣选入文渊阁,赐名荣,一同当值的七人中,杨荣年龄最小,也非常警敏。有天晚上,宁夏来报告说被围,当时内阁正是他当值,朱棣将奏报给他看。杨荣说:“宁夏城很坚固,人民又都习战,从发出奏报到现在已过了十几天了,宁夏之围应该已经解了。”到夜半时,果然有奏报来说围已解。朱棣对杨荣说:“你怎么预测得这么准?”江西有盗贼起事,朱棣派使者去招抚,而令韩观率兵随后出发,贼人接受招抚的奏报传到,朱棣想赐敕慰劳韩观。杨荣说:“推算奏报发出时,韩观还没到达,不应给他论功。”朱棣更加敬重他,再升他为翰林侍讲。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杨荣升任太子右谕德,仍兼前职,与在内阁当值的诸臣同被赐给二品官服。他评议各部门事宜,都能符合朱棣的意旨,并受到厚赏。朱棣非常威严,与大臣们议事无法决断时,常常发怒,大臣们战战兢兢,无所适从。但杨荣一到,朱棣脸色便转好,朝政得以决断。
杨荣,历仕四朝,其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成祖誉为岁寒松柏,至宣宗时五次获赐银印(分别名为“方直刚正”、“忠孝流芳”、“关西后裔”、“建安杨荣”、“杨氏勉仁”)。仁宗曾赐一银印,文称“绳衍纠缪”,朝政得失准盖此印密疏,并亲写“勿谓崇高而勿入,勿以有所从违而忽怠”一文与杨荣共勉。皇室对杨荣的优遇可谓隆厚,而他未因恃宠而骄矜,仍守其“事君有体,进谏有方”的本分,杨荣论事常情绪激昂,不能容人之过,但遇有别人触怒朱棣获罪时,他往往以微言劝导朱棣,从而使他们得以免祸,包括夏原吉、李时勉、刘观,都曾受其救护。杨荣曾对人说:“事君有体,进谏有方,是我的原则。感情用事,怀着怒火进言,从而得到祸害,是我所不为的。”所以他所受的恩宠始终没有隔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