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由主义的衰落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章 自由主义的衰落,极端的年代:1914—1991,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后,苏联更无意向外扩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宁主义派(或其他任何派别)领导的社会革命一度短暂弄潮,随即销声匿迹。而(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运动则摇身一变,从颠覆势力转而成为维持国家的力量,其心向民主,实在无可怀疑。在许多国家的工人运动里面,共产党都居于少数党地位。难得有几个势力强大的,却往往难逃被镇压的命运。社会革命的力量的确可畏,共产党在社会革命中扮演的角色也令人疑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掀起的革命风暴,都证实这种担忧绝非过虑。可是回到两次大战之间自由主义大衰退的20年间,但凡可以算作自由民主的政权,没有一个是被左派推翻的。[1] 这段时间,最大的危险纯粹来自右派。而当时的右派,不但危及立宪代议制的政体,更在思想意识上,对民主自由所依存的自由文明构成莫大威胁。其势甚嚣尘上,极有发展成世界性政治运动的潜力。仅用“法西斯”一词,已经不足以概括这股风潮。但若说法西斯与其无关,却也又不尽然。
法西斯不足以概括这股风潮,因为当时起而倾覆自由派政权之流并非均属法西斯一派。法西斯脱不了干系,则因为不论首创其名号的意大利式法西斯,或后来沿袭法西斯作风的德意志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通常简称国社党、纳粹党),都对其他反自由的势力群起效尤起到了刺激作用。意德两国的法西斯党派政权,不但支持各国的极右派,更为国际右派带来一股历史的自豪感:30年代右派之盛,当时看来显然就是人类未来希望所寄。某位政治学泰斗说得好:“东欧的独裁君主、官吏、军人,还有(西班牙的)佛朗哥,纷纷以法西斯为师……实在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啊。”(Linz,1975,p.206.)
拉丁美洲的军事政变,属于比较传统的武力颠覆政权形式。接班上台之人,往往是不具特定政治主张的独裁者或军事将领。除此之外,当时推翻自由民主政权的势力,一共可分三类。这三类势力,一律反对社会革命,而它们之所以兴起,实归因于对1917—1920年摧毁旧社会之风潮的反动。这三股势力也全属独裁统治,对自由政体怀有极大敌意,不过某些时候,其动机所在,往往出自实际的考虑,而非原则的分歧。老派的反动人士,虽然会出面禁止某些党派的活动,尤其是共产党的组织,但通常不会将所有党派一律赶尽杀绝。1919年,匈牙利的苏维埃式共和国昙花一现,很快告终,保守派霍尔蒂(Horthy)上台执政。霍氏的头衔是海军上将,并称匈牙利依然是个王国,虽然这个王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