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雕刻在钟楼上的宿命
赵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被雕刻在钟楼上的宿命,名家散文集赵玫散文集:陪伴着你在暮色里闲坐,赵玫,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巴黎圣母院是因为雨果而著名?还是因为它的建筑本身?
一定是因为这座建筑本身,因为它在西方建筑史上,是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也是哥特时期第一座追求高耸向上的动感的教堂,后来成为了欧洲很多教堂的范本。
而我却是从雨果那里,知道了这座悲伤的圣母院。那是一个关于宗教、爱情,以及善与恶的故事。雨果把它创造了出来,便成为了文学中的永恒。所以我宁可认为是雨果创造了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给了我们他心目中的那个教堂的样子。还有敲钟人。
书上说,哥特式建筑是十一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十二到十五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它的特点是,无论建筑的外观还是内部空间都追求一种轻盈、飞升的强烈动感。
记得第一次读到“宿命”这个词汇,就是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我被这两个字深深震撼。但是却不懂宿命的真正含意是什么。宿命究竟意味了什么?命运是可以挣脱的吗?或者,命运是自己能掌握的吗?
书上说,十二世纪以后欧洲宗教发展到最鼎盛的时期,于是,被笼罩在浓郁的宗教气氛中的人们,虔诚地祈祷,并迫切希望着能与天上的神灵更接近。于是那些善解人意的法国建筑师们,便适时地也是媚俗地,找到了那种符合宗教精神的建筑方式。那就是在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更加高耸入云的结构,以满足人们缩短与上帝距离的需求。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开始的部分说,许多年前,当本书的作者造访——或者说得恰当一点,当他研究圣母院的时候,他在两座塔楼之一的暗角上,发现了这个用手刻到墙上的字:‘AN’AГKN(希腊文,意为命运或者定命、命数)。
哥特式建筑体现了技术与神学以及美学的最完美结合。整座建筑几乎不用墙壁,骨架立面之间是一个个又高又大的窗子,众多带有密肋的拱顶、尖卷、飞扶壁和巨大的窗孔构成一个庞大而轻捷的有机体,形成教堂的轻捷与高耸。这是建筑学中的一种怎样的人文学的探索。
雨果说,这些因剥蚀而变黑了的、深深刻在石头上的大写的希腊字,那么粗率的形式和姿态,我们不知道是代表什么,好像是为了叫人明白那是一个中世纪的人写在那儿的,特别是这些字所封锁着的悲哀与不幸的意义,很快地激动了作者。
哥特式建筑的内部空间高旷而明亮,窗户的玻璃全用贵重的彩色颜料装饰而成。这种彩色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追求阳光透过彩色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