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在搞一批
夏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4章 在搞一批,都破产了,谁还在乎征信啊,夏焰,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铺子里面,王馆长与几位同僚正沉浸在一片充满历史沉淀的氛围中,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对古老文明的无限向往与敬畏。
他们自然没有发现张凡那不屑的目光了,此刻完全沉浸在鉴宝当中呢。
王馆长此刻正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件青铜器,那是一件雕刻着繁复图腾的鼎,岁月的痕迹在其表面留下了斑驳的绿锈,却更添了几分古朴与庄重。
他的眼神透过镜片,专注而深邃,仿佛能穿透时间的长河,与千年前的工匠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王馆长轻轻摩挲着鼎身,指尖感受着金属的凉意与历史的厚重,他先是仔细观察了器物的形制、纹饰,随后又利用随身携带的小型放大镜,对鼎底的铭文进行了细致的研读。
每发现一处独特的工艺细节,或是铭文中的某个历史信息,他都会兴奋地与身旁的同僚分享,那份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文物的热爱,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染。
同事们也各自忙碌着,有的正对着一幅宋代的山水画细细品鉴,那画中的山川河流仿佛能引人入胜,让人忘却尘嚣。
有的则对一只唐代的白瓷瓶爱不释手,那瓷瓶釉色温润如玉,线条流畅自然,展现了唐代瓷器的高超技艺。
他们时而低声讨论,时而用专业的工具测量尺寸、重量,甚至还用上了便携式X光机,以非破坏性的方式探测文物内部结构,力求从各个角度全面了解这些珍贵文物的价值。
整个鉴宝过程,王馆长一行人表现得极为专业且严谨,他们不仅依据文物的材质、质地、工艺等物理特征进行分析,还结合历史文献、艺术风格等软性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这种对文物鉴定一丝不苟的态度,体现了他们作为文博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与专业素养。
然而,在这份专注与热情的背后,却似乎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被悄然忽略——这些文物究竟是从何而来?
张凡默默观察着这一切。
尽管王馆长及其团队在鉴宝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这些文物,无论是青铜器、书画还是瓷器,无一不透露着浓郁的历史气息,显然都是货真价实的古董,甚至达到了文物级别。
然而,它们为何会出现在这里?是私人收藏家的流转,还是某种不为人知的渠道?
更重要的是,难道就没有人想过,这些文物可能原本就属于某个博物馆,甚至是被人从博物馆中盗取出来的吗?
张凡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涟漪,如果这些文物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