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近藤直子 日本著名评论家、翻译家
残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采访 近藤直子 日本著名评论家、翻译家,为了报仇写小说:残雪访谈录,残雪,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90.7.2 东京中野
问:残雪女士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的中国,一直写着极具特色的小说。她筑起了一个与以往的“现实主义”小说完全不同的、宛如离奇梦幻般的世界,这种独特的世界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至今还没人怎么提到过这个问题。今天我想以此为中心谈一谈,行吗?
答:可以。我开始创作是在“文革”后的几年,即一九八〇年以后。那时是一个基本上保证了“创作自由”,能够自由发表作品、充满了解放感的时候。当时,“伤痕文学”占了文学作品的一大半,当然不久又出现了许多别的作品。对那样的小说,我常感到不能十分令人满意。他们的小说模仿那些公认的“现实”的倾向太强,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看到别人所看到的东西。我想,如果是我自己,能够超越他们,写出完全新颖的东西。
问:残雪女士的小说确实彻底否定了当今中国的小说作为当然前提的“现实”的自明性。或许也可以说,是从否认这种公认的“现实”之中产生了残雪女士的世界。
答:我从小时候起就想要否定社会已有的“现实”观念。因此,我写的作品完全属于我个人的创作行为,并不像“伤痕文学”及大部分“新潮文学”那样,简单地从那种“现实”中取材。当然,写小说时不可能完全脱离现有的观念。这首先既有语言的问题,又有政治性的、社会性的背景。我在创作时,将有政治性的、社会性的,或者历史性的东西作为极为次要的问题处理。在后期的作品中完全抛弃了。我一直尽可能脱离那种“现实”或者“背景”,可以说是想从空无之中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愉快的感觉。我觉得,从自己来看,越是从那种“现实”中取材少,便越是成功的作品。用最少的材料,发挥最大限度的想象力,创造自己的世界。
问:残雪女士的处女作是《黄泥街》。在中国有人将它作为一篇社会讽刺小说来评论。不用说这种看法也未尝不可。但是若仅从那个角度来看的话,太过于表面化了。我看了《苍老的浮云》及几篇中短篇小说之后,好不容易才能够看懂《黄泥街》的全文。看了它后深切感到,因为中国文学也是文学,所以残雪女士从处女作的阶段起,就在最深层的地方描写了(所有文学作品中)不能避开而过的问题。如果说所谓“问题”是什么?那就是“语言”,即“语言”的可疑性、暧昧性、不确切性。在残雪的世界中,语言是一个永远难以摸索得到的“东西”。人们随随便便地述说随随便便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到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