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救时之弊——杨炎,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徐夏半生,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炎,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人,唐代宰相、财政学家,“两税法”的创议者和推行者。早有文名,进入河西节度幕府,唐代宗时,历任兵部郎中、山南副元帅判官、礼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受宰相元载提拔,迁吏部侍郎,元载被杀后,贬为道州司马。唐德宗李适即位后,受宰相崔佑甫举荐重新入朝,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为宰卢杞陷害,调任左仆射,又贬为崖州司马,旋即坐罪赐死,时年五十五岁。
杨炎,早年出仕的情况,史籍记载比较模糊,《旧唐书》记载,担任河西节度使的吕崇贲曾征辟杨炎掌管书记事务,杨炎由此出仕。并记载称,神乌县令李大简曾因醉酒侮辱过杨炎,杨炎在出仕后与他成为同僚,借机报复,与属下一同将李大简反绑,用铁棒拷打,几乎致死,因吕崇贲爱惜杨炎的才干,他才没有被处罪。
后来,唐朝名将李光弼奏请杨炎为判官,杨炎没有接受,朝廷征召杨炎为起居舍人,他也坚决推辞,索性弃官,安心奉养亲长。后亲长去世,丁忧期间,杨炎就在墓前搭庐居住,号哭不绝,又有祥瑞出现,遂得旌表。此前,杨炎的父祖皆因孝行得到旌表,至杨炎已是第三代,家门前所立的用于旌表的阙都达到了六个,《旧唐书》称,这是前所未有的。杨炎在服丧期满后,又过了很久,方才重新出仕,被任为司勋员外郎。
杨炎与杜亚随杜鸿渐入蜀,以兵部郎中的身份充任判官,杨炎在入蜀途中,与杜甫曾有交往,在蜀地任职期间,杨炎与杜鸿渐过从甚密。后来,杨炎又由检校尚书兵部郎中、山南副元帅判官之职,改任为礼部郎中、知制诰,后又升任中书舍人,与常衮同掌诏敕的撰写,常衮善于撰写除书,杨炎善于草拟德音,二人的文笔受到朝士的赞许,并称为“常杨”。
这一阶段,杨炎曾为李光弼之父李楷洛撰写《李楷洛碑》,文辞工整,文人传颂,连当时的太子李适也听说了,命人拓印后钉在墙壁上以便欣赏。在中书舍人任上,杨炎还礼贤下士,提携后进,一时之间颇得人心,然而,也正是在担任中书舍人期间,杨炎开始党附宰相元载,也因此开始受到舆论的批评。
杨炎升为吏部侍郎,撰修国史。当时,元载有意从文采出众的朝臣中培养一人作为自己的继任者,并相继拔擢过刘单、薛邕,然而两人一死一贬;杨炎才望在外,他还是元载的同乡、且有亲戚关系,遂受到元载的赏识和提拔。元载被赐死,杨炎也遭到牵连,被贬为道州司马。
唐德宗李适即位,宰相崔佑甫推荐杨炎可以重用,德宗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