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八章 《麓山寺碑》——李邕,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徐夏半生,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邕,字泰和,鄂州江夏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文选学士李善之子。出身江夏李氏,博学多才,少年成名,起家校书郎,迁左拾遗,转户部郎中,调殿中侍御史,迁括州刺史,转北海太守,史称“李北海”、“李括州”。交好宰相李适之,为中书令李林甫构陷,含冤杖死,时年七十,唐代宗即位,追赠秘书监。
杜甫和李白同在古齐州,并且游踪齐鲁,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杜甫到来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北海,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坐不住了,连日赶往齐州与杜甫会面,这可是一件不得了的盛事。时李邕68岁,早已名满天下,杜甫此时才是个33岁的后生,名声远没有达到诗圣的程度。但李邕慧眼识珠,他已经预见到了这颗新星的万丈光焰。
李邕、杜甫、李之芳在座,可能还有许多齐州的知名人士出来作陪,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李白这时也在齐州。他与杜甫在洛阳相遇,结伴东游。他信奉道教,正在紫极宫受道录,不知是道规使然,还是没有接到请帖,或许还有其他原因,这位极善饮的诗人没有来喝这杯酒,否则历下亭上一定会留下李白的诗作了。
李邕与杜甫把酒长谈,论诗论史,也谈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这让杜甫十分感激,就在这次欢宴中,杜甫留下了“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佳句。李邕愿意结交名士是出了名的,史载:“邕素负美名,频被贬斥,皆以邕能文养士。”李邕鬻文获金,可以用来支付他结友交游的巨大开销,可是鬻文的事也不是常有的,总有手头拮据的时候,每逢这种时候,他就有挪用公钱之嫌。
杜甫和李白在见到李邕的时候,他身上刚刚发生了一段死里逃生的故事。唐玄宗泰山封禅回归长安,车驾路过汴州,李邕从陈州赶过来谒见,并接连献上几篇辞赋,深得玄宗赏识。于是,李邕就有点飘然,自我吹嘘凭自己的才华“当居相位”,那时李邕只是陈州刺史,这话说得忒大了点。偏偏这话叫中书令张说听见了,不久李邕在陈州任上挪用公钱事发,张说将旧账端出。
两笔账一块算,下狱鞫讯:罪当死。这时候幸亏有个叫孔璋的许州人,上书玄宗皇帝要救李邕,那封奏疏写的真是好,打动了唐玄宗,免去李邕死罪,贬为钦州遵化县尉,而孔璋流配岭西而死。这两个以生死相交的人始终没有见上一面,孔璋的奏疏基本概括了李邕的生平功过。这篇情真义切的文字更增加了李邕身上的传奇色彩,尤其让仕途失意、蔑视权贵的李白景仰。李白也深怀济人之心,有着散尽千金的豪爽,来到齐鲁之邦,他自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