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章 近家情怯,逍遥大亨,赫墨,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靖的外公和外婆老家都不是天衢市的,外公的祖籍在首都,外婆的祖籍在隔壁的冀省。后来冀省的衡水曾经出过一个全国闻名的邓庄公社,外婆的老家就是邓庄公社的……
外公当年是当兵出来的,他老人家五四年就出来当兵了,当时当兵的地点就在天衢市的第二十六集团军医院。退伍后,外公并没有回祖籍,那时候的首都可不像现在的首都,再加上正赶上闹三年自然灾害,外公就主动留在了天衢市,帮助国家建设天衢市第一棉纺织厂。
外婆虽然不是当兵出身的,但外婆却是根正苗红的烈士军属。外婆的父亲就是当年解放天衢市的时候牺牲的,因此外婆在天衢市读完高中之后就留在了天衢市,棉纺厂建厂的时候,她老人家也来参与建厂。
老两口都是国棉厂建厂的时候就来到这里的,他们俩在这里相识相爱,最终组成了家庭,并且有了四个孩子。杨靖的老妈排行老二,她上面还有一个大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以及最小的一个弟弟。
那时候,杨靖的外公一家人除了杨靖他舅舅因为岁数小没有在国棉厂上班之外,其他六口人都在国棉厂上班,甚至就连杨靖的大姨夫也是这个厂子的一名职工。可谓是全家皆是纺织工人。
杨靖就是在国棉厂医院出生的,他在那里出生,上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一直到高中才离开国棉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国棉厂在杨靖童年和少年的记忆中,占据着无法被超越的地位。
杨靖小时候的时候,国棉厂的效益还是最好的时候,因此他的童年在国棉厂过得非常好。
当他上高中后全家搬离了国棉厂之后,国棉厂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到杨靖上大学那会儿,曾经辉煌一时的天衢一棉甚至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曾经六千多人的大厂子,竟然还剩下不足一千五百人。
甚至杨靖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和老妈通电话,也谈起过这个厂子,结果娘儿俩在电话里很是唏嘘了一阵子。这两年的国棉厂,甚至连给工人交保险的钱都赚不出来,眼看着厂子就要关门大吉了。
可是厂子不行了,那些当年为厂子的红火立过大功的老职工却无法离开这个厂子。他们的家就在厂子的宿舍区,他们哪儿也去不了。
杨靖的外公和外婆就是这群老职工中的典型代表。
杨靖的外公和外婆所居住的那套六十七平米大的小三居,是杨靖出生的那年搬进去的。现在看起来,那种楼房的布局是非常的不合理,而且面积还特别小,但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